|
小三线建设研究的重要文献时间:2021-11-14 江西小三线人民厂大礼堂。 江西小三线人民厂筹建组成员合影。 江西小三线人民厂生产的部分产品。 一 小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地方军工为主体的省区市后方基地建设。为了应付美苏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1964年起,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三线建设进行了统一的部署,建设地方军事工业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战略决策。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期间以及之后,毛泽东对地方军工建设问题作了多次重要讲话,大致内容为:要准备打仗。打仗,还是寄希望搞步兵。以大区或省为单位搞点军事工业,准备游击战争有根据地。“最基本的是每省要搞一个兵工厂”;“准备游击战争有根据地,有了那个东西,我就放心了”;“先搞修理,再搞制造”。沿海各省要搞些手榴弹、炸药厂、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迫击炮。有事不能靠中央,不要靠几百万解放军。各省自己管自己,那时中央顾不了。 根据毛泽东多次有关讲话精神,中共中央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建设内地,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保证。1964年底,解放军总参提出一、二线地区的21块地区为小三线地区(简称小三线 )。建设地方军工厂及其配套服务项目,为小三线后方基地。 按照中央的部署,小三线建设在行业管理方面由国务院第五机械工业部(简称五机部,后改为兵器工业部)业务归口。其主要任务是生产团以下的轻型武器和弹药,装备民兵和地方部队,战时配合野战部队。 小三线建设与发展,经历了第一批规划项目建设、补充项目建设、调整与改革三个阶段。时至1985年末,小三线企业事业单位为229家,职工总数为25.65万人,固定资产原值为31.5亿元。1985年的工业总产值为17.2亿元,其中民品产值为1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4%。主要军品共104种,累计生产各种火炮10.2万门,各种枪械843.9万支(挺),以及相应的弹药;生产的主要民品包括电子设备、民用机械、纺织机械、矿山机械、农业机械、汽车、轻工产品、化工产品、民用爆破器材。 二 全国小三线建设全国布局的前提下,根据国家三线建设的整体布局,全国各省区市本着“将来帝国主义一旦侵略我们的时候能够以省为单位各自为战”的备战原则,纷纷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三线建设。上海市作为经济力量和科学技术水平均较为发达的直辖市,在根据全国三线建设统筹任务支援国家大三线建设项目的同时,还形成了在华东地区建立后方基地的小三线建设思路。经过前后六次规划研讨之后,上海市小三线建设方案最终成型。而其中江西即被列为上海市后方基地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东邻浙江、福建,南嵌广东,西连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长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江西在三线建设整体规划中虽不是全国大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却是华东局小三线建设的重点规划地区。中共中央华东局确定江西为华东区的战略后方,是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决策。1964年11月13日江西省委召开会议,决定把“江西建设成为拖不垮打不烂的华东战略后方”作为全省动员的口号。 从1964年11月25日起,江西省委国防工业领导小组组织江西省有关厅局的领导干部,会同国家计委、华东局计委、福州军区、五机部和化工部的同志共一百多人,成立小三线建设项目选点工作组,由江西省委书记白栋材等率领,初步选择25处作为建设小三线企业的厂址。 一年后的1965年7月5日,中共中央华东局正式确定江西小三线建设项目为67项,总投资30115万元。其中,军事工业工程23项,军工后方服务工程44项。7月13日,由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韩哲一主持,在上海召开上海和江西两省市领导参加的专门会议,确定了上海支援江西小三线建设的一系列规划。至此上海市支援江西小三线建设的思路完全成熟。为了按时完成江西小三线各项目的包建任务,上海市在结合本市工业状况基础上,将包建任务在本市工业系统内做了更加细致的划分和布置。上海市包建江西小三线的20个建设项目分别由上海市机电一局、化工局、仪表局、冶金局等8个单位负责。 1969年6月,974厂等6家江西小三线企业经国家批准,首批投入生产。1970年4月,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国防工业领导小组在江西宜春召开江西省小三线抓革命、促生产、促战各誓师大会。至此,江西省小三线由基本建设转入全面正式生产,综合规模已超过或基本达到能独立装配团以下军队所需常规武器的原设计生产能力。 从全国范围看,包括江西小三线建设改善了中国兵器工业的生产布局;为野战军、地方部队和民兵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为发展地方工业,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改变江西老区的面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商品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由于当时受 “左”的思想影响和缺乏山区建设经验,它的建设也有失误和挫折。在确定产品方案时,只考虑战争时期军品的需要,而忽视了和平时期生产民品和工厂的发展。产品品种单一,部分工厂进山太深,工厂布局过于分散,交通运输和厂际间的协作非常困难,产品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工厂建在远离小城镇的山区,生产、生活、职工子女升学、就业困难,职工不安心工作。建设标准过低,生活福利设施未配套建设等问题。 时至1970年代末,随着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大道,小三线建设也迎来它的新局面,江西的小三线建设也不例外。江西国防工业认真贯彻中央“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开发国内外市场适销对路的民用产品,以弥补工厂因军品任务严重不足而造成的停工损失,减少亏损,提高经济效益。 1980年3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召开江西省地方军工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会议,讨论小三线厂在军品任务减少后如何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这次会议决定,以开发自行车等5种主要产品作为江西省小三线厂民品开发的主攻方向,改变了生产被动局面。1985年4月和1987年11月,江西省政府根据江西小三线厂搬迁调整和民品开发的实际困难,分两次将包干期延长至1990年,并规定从1985年开始,实现利润的20%上交江西省财政,其余包干政策不变。至1987年,江西省小三线盈利总额达7784万元。但是事实上,由于江西小三线建设企业涉及面宽,问题复杂,因此全面彻底解决江西小三线企业的困境,还是在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期间。 三 2008年12月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了上海在安徽和浙江境内的小三线建设的研究。从1964年小三线建设启动,直到1990年代小三线建设的调整改造,由于小三线建设属于国防军工企业的特点,在公开出版的报刊资料中,绝对难觅小三线的踪迹,更不要说可以参考的研究成果了。因此一开始我的研究遇到的困难,绝对是难以言表的。 例如,几十年中上海小三线到底有几家企事业单位,位置何在,生产和生活情况如何,这些最基本情况我都是一无所知。翻开上海档案馆的档案指南,根本不知道哪些是上海小三线的企事业单位。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遇到了昔日上海小三线的一位老领导,提供了包括上海小三线81家企事业单位的名称以及代码,我们才恍然得到进入上海小三线研究宝库的一把金钥匙!依据这些“密码”,我们这才踏上了上海小三线建设研究乃至全国范围的小三线建设研究的金光大道。 据我的初步研究,全国小三线企事业单位分布在除去台湾和西藏之外的28个省区市,除去上海小三线我略有研究外,对这个以外的其余27个省区市,也是茫然无知。不过,这种尴尬的局面,几年来大有改观,最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江西小三线人民厂实录《我们人民厂》,就是其中的最佳范例。 这本回忆录全景式地展现了人民厂作为一家典型的小三线军工厂的前世今生,图文并茂,内容详实,感人至深。作为小三线建设的研究者,我首先非常的激动。在没有任何外来资助的前提下,江西人民厂的同志克服重重困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力以赴精心打造了这本沉甸甸的回忆录。这是什么精神?这就是小三线建设者当年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流血流汗流泪,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精神的再现。他们把昔日逢山辟路逢水搭桥建设小三线的干劲,化为戴起老花眼镜摸索电脑键盘撰写回忆录的干劲。他们在创造历史之余,记录历史,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赢得我们最大的敬意。 其次,非常的高兴。正是因为江西人民厂同志的倾心投入,我们小三线建设的研究者,才得到了极有价值的文献史料。这对我们深入江西小三线乃至全国小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有着极大的贡献!因为它改变了小三线研究者无米之炊的窘境。据我所知,包括北京、上海和湖北等地的各地小三线的参与者,也都开始整理有关小三线的各类史料,在小范围内流传,但是至今还没有成为正式出版物。而我们今天看到的江西人民厂的回忆录,应该是全国范围第一本正式出版物。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该书开了一个好头,具有极大极好的示范作用。 第三,非常的期待。我梦想有一天,各地小三线建设者的各类回忆录,如雨后春笋般地纷至沓来。这些回忆录,在留下建设者生命痕迹的同时,也为共和国史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生动鲜活真实的文字记忆。我们这些研究者会将此作为研究小三线的线索,结合相关的档案资料和其他文献资料,由此将小三线建设的研究,推向一个崭新的高潮。 参加小三线建设的第一代参与者中,最年长的一辈不少已经凋零,最年轻的也已经年近六旬。时不我待,决不能再留下任何的遗憾。因此我在此最诚恳地希望全国各省区市的小三线建设参与者,要发扬光大人民厂同行的这种干劲,要如同当年日以继夜战天斗地搞小三线建设一样,投入到这个新的人生战场——拿起笔,打开电脑,撰写小三线回忆录! 第四,非常的激励。我经常告诫和我并肩作战的从事小三线建设的同事、朋友和学生,我们在小三线建设研究中会遇到无数的困难,但是和当年小三线老前辈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比比,这些困难还算困难吗!人民厂小三线前辈这本厚厚的回忆录,又给我们一个良好的示范。只要我们拿出小三线建设者的精神,来从事小三线建设史的研究,等待我们的必定是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作者系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本文为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田春玲编辑,工作邮箱:tiancl@thepaper.cn) 上一篇建设后方:全国三线建设掀起高潮下一篇彭德怀与三线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