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血在燃烧:大三线峥嵘岁月》时间:2023-04-06 《热血在燃烧:大三线峥嵘岁月》 作者:鹤蜚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5月 在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集中力量办了很多大事,充分彰显了无与伦比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其中,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期,在西北、西南广大地区进行的三线建设,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三线建设并不为年轻一代所知,这不免为三线建设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读长篇报告文学《热血在燃烧:大三线峥嵘岁月》后不难发现,三线建设其实并不神秘,那是一代人以冲天的豪情和干劲,奉献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壮美的时代乐章。 这部报告文学的作者鹤蜚,近年来在国内主流报刊发表大量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所谓三线建设,是针对我国地理区域而言的。一线地区主要包括沿海和边疆的省区;二线地区泛指中部地区;三线地区分为两大片:一是云、贵、川三省以及湘西、鄂西地区的西南地区,二是包括陕、甘、宁、青四省区以及豫西、晋西地区的西北地区。三线建设是中国西部开发史上的一部气吞山河、波澜壮阔的史诗。涉及三线建设主题的长篇报告文学,目前在国内并不多见,《热血在燃烧:大三线峥嵘岁月》这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题材的空白。作者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聚焦上世纪六十年代贵州六盘水三线建设,以一代人的青春、一座城市的诞生、一个国家的成长为角度,通过三线建设中那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通过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进而全面展现三线建设那段峥嵘岁月,讲述了广大三线建设者感人的奋斗历程和他们的青春轨迹。 1964年,三线建设拉开序幕。本书中写道,当时各有关部门迅速展开西南、西北三线建设的具体部署,其方针是“大分散、小集中”“依山傍水扎大营”。三线建设规模之大、投入之多、动员之广、行动之快、人们积极性之高都是空前的,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全国数以百万计的建设者们,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从四面八方汇集三线。据统计,从外地迁入三线企业的建设者(不含家属),就多达400万人。1964年—1978年,三线建设中建起来了星罗棋布的1100多家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建成10条8000公里的铁路干线。成千上万的各种企业和工厂,陆续在西南、西北的深山当中建成。与此同时,涌现出各种特色的新兴城市,除了本书中讲到的煤都六盘水,还有钢城攀枝花、汽车城十堰等等。 参加过三线建设的人们,现在多数年过七旬了,回想起参加三线建设的岁月,他们都感慨万千。2018年,本书作者鹤蜚在六盘水水城县文艺扶贫时,发现了三线建设这个题材,她瞄准这个主题,自2019年7月起,多次专程到六盘水采访。她先后到六盘水的钟山区、六枝特区等地深入生活,又到贵阳、清镇、盘州、遵义、六枝等地寻访“三线老人”,深入到三线建设者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进行调研,先后采访近百名三线建设者和三线后代等相关人员,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创作完成了这部30多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 总体上讲,三线建设的实施,是推进我国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经说,三线建设使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五十年。 三线建设的年代虽然远去,但是其体现出来的奉献祖国、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无论现在还是未来,依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读长篇报告文学《热血在燃烧:大三线峥嵘岁月》,我时时刻刻被一种信仰一种力量感动着、激励着。三线建设的英雄们,他们用忠诚与担当,以不惧生死的勇气和智慧,为历史镌刻下奋斗者所向披靡的身姿,成为永不褪色的红色记忆。 去买书: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