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文字

您可以向本站投稿,请点击箭头所指 

顶端右侧“投稿通道”。

也可通过邮件投稿 hedaowang@126.com

站务

公告

首页 >> 网事三线 >>媒体报道 >> 血色青春:我在三线学兵连的故事
详细内容

血色青春:我在三线学兵连的故事

时间:2010-10-30     【转载】   阅读

本站按2010年10月30日,凤凰卫视《走读大中华》节目录制了专题节目“血色青春:我在三线学兵连的故事”。下面是该节目的串词。主持人杨锦麟。


核心提示:1968年,中央决定紧急修建襄渝铁路,并征调中学生前往陕南参与铁路的修建工作。在当时艰苦恶劣的环境下,这些未满18周岁的年轻人用自己的青春甚至是生命投入到铁路的建设工作。几十年以后故地重游,回想起那段岁月,他们仍然激动地热泪盈眶。凤凰卫视2010年10月30日《走读大中华》节目,以下为文字实录:


  解说:这里是陕西西安火车站,今天我们要跟随一个特殊的群体,一同踏上由西安开往安康的列车。这是一群有着相同人生经历的人,他们共同名字叫做三线学兵。


  40多年前,他们的命运就从这里开始,这次旅程是要和他们一起,和当年支援三线建设,修建襄渝铁路的故地。而这一次回访,也是他们的一次回归之梦。


  杨锦麟:我现在在西安火车站,我要和我身后这些同年的老朋友们,一块登上前往安康的列车,40年前西安有两万五千八百名的中学毕业生,他们响应当时的号召,怀着一腔热血到了安康,到了紫阳,去参与了重要的三线建设——襄渝铁路的建设。


  两年8个月的岁月,他们付出了青春和热血。40年前的这段历史,很多人也许都不为所知,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康,走进当年襄渝线这群学兵们他们战斗过的地方,我们现在就出发。


  中央决定修建襄渝铁路 大批学生投身建设


  解说:1968年,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两年,一代年轻人陷入青春的狂热之中。混乱的社会环境让1968年成中国建立计划经济以来,惟一没有年度计划的一年。


  就在这一年,中央却决定投入巨额资金,紧急命令铁道兵部队动工修建襄渝铁路。那时,作为三线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襄渝铁路被称作是由毛泽东亲自划出的一条红线。


  杨锦麟:这个整条铁路的这个横穿是什么概念?


  宁勇(三线学兵):整条铁路它是这样子,它是从襄渝铁路,襄渝铁路,襄主要就是襄樊,就是从襄阳樊城湖北开始,开始走这条铁路,然后穿过陕西境内,


  然后进入到当年的四川省,四川省的重庆市,现在重庆成了直辖市了,这样的话就是从襄樊到重庆,叫襄渝铁路,在陕西经过了陕西三个县,中心是安康,然后紫阳,然后有旬阳,旬阳。


  解说:说话的人叫宁勇今年56岁,40年前他还是西安市第27中学的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那时他的理想是当一名特种兵。


  宁勇:当时最理想的未来的职业就当兵,就是参军,就是能够进部队,哪怕到部队喂猪了,这都能够穿上军装,因为解放军在文革期间,支左、支农、支工,然后大联合在整个稳定社会,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而且军人在老百姓的心目间的地位,也是非常高,所以我当时就非常想参军。


  解说:当时来学校征兵的军代表,都一眼挑中了身高一米八、身体素质出众的宁勇,征兵的军人热情的问他的学习情况和家庭出身。可是当知道宁勇的家庭成份是地主或者富农时,就再没有露过面了。


  宁勇:那个家庭里边,除了你父母,你的兄弟姐妹,你的姑姑,姨姨,叔叔,婶婶,舅舅,甚至就是只是所有的旁系亲戚里边,都必须是贫下中农,都不能有任何问题,不能是地富反坏右,不能有海外关系,通通都不能有。


  解说:从那儿以后,当特种兵的念头在宁勇的脑海里彻底灰飞烟灭。他逐渐把目光投向了文艺兵,当时好几个部队文工团也选中了他,宁勇也觉得当文艺兵应该对家庭出身没有那么苛刻。


  学校也为这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努力,给他争取到了一个征兵的体检名额。


  宁勇:体验的那天太激动了,就是内心心里一直在跳,那高兴得那个脑子那一阵子都几乎发涨,几次检查血压都超过,高压都超过130。


  那个年代不兴给钱,如果是今天的话,我可能倾其所有,把自己的所有钱财都会给进去了,我就大夫他出去了,我就把他写病例的那一页撕下来,撕下来然后到外边把手指头弄破,流了血,在它上面写我要参军,然后就把这个血书交给医生,


  医生说写血书也没用,我们给部队输送一定是合格人才,那个时候人还比较坚持原则,原则性和人情放在一起的时候,在那个年代他可能选择原则。


  学兵连长途跋涉到达陕南 参与铁路建设工作


  解说:宁勇告诉我们,即使当时那个医生开了红灯让他体检通过,他也当不了兵,因为第二天他就听说自己的政审也没有通过。那几天,这个不满16岁的少年,反复在校园里走来走去。


  宁勇:特种兵不去我能想通,因为国家还是有政治要求的,文艺兵我都不能去了,当时我就在学校里边,晚上不睡觉,就在学校里边转啊转,很多老师都问我,你咋不休息啊,其实那个时候想不通,那个时候想不通。


  解说:就在宁勇困惑的同时,随着中国三线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为加快建设进度,在几经讨论、权衡之后,襄渝铁路建设工程指挥部无奈之下,决定采取自愿报名的形式,


  从西安、咸阳、宝鸡等地,1969和1970两届中学毕业生中,组织一个特殊的铁路建设队伍,直接配属铁道兵中队管理,分两批前往襄渝铁路工地,从事施工的辅助工作。


  宁勇:那些铁道兵来到学校,来到学校里面选人,其实最初选的时候是,人家是向陕西省要民工,就是希望能够像今天一样,农民工一样,你得有农民工来配合部队来施工,


  当时在要人的时候,除了当地的民工参与以外,城市的知识青年每年都要下乡,我们陕西省有一个省委书记叫李瑞山,他突然就想到说,我能不能给你们一部分学生,最后部队答应,说我们看一看。


  解说:于是宁勇去西安的商厦,买了一块浆洗过的白手帕,他再一次打算用写血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强烈想去当铁道兵的诉求。


  宁勇:因为我读书的时候,人家说写血书都是咬破手指头,然后写的血书,我就自己咬,因为这地方是指甲,咬的时候,最后就是你要把这块肉咬下来才能行,你不把这块肉咬下来,它是绝对不会流血的,


  所以我现在怀疑,咬破手指写血书的时候,那是难度比较大的,一定要把肉咬下来才能写,所以我当时,我咬了两下没咬掉,也是在医院里面,找的刀片,开的。


  学兵连长途跋涉到达陕南 参与铁路建设工作


  解说:宁勇在那块白手帕上用血写了三个字我要去,署名宁。他把这份血书亲手交到了军代表的手里,意外的看到军代表那里收了很多同学们送来要求去襄渝铁路的血书,宁勇的心情再一次沉重了起来。


  宁勇:因为我个子比较大,在最后一排坐着,也比较明显,所以他一眼看见我就说宁勇,第一个先把我名字,我当时就非常高兴,站起来两个手举着喊毛主席万岁。


  因为这个时候自己就觉得,一个是愿望实现了,我想去的这个愿望实现了,还有一个就是觉得自己被尊重了。


  解说:1970年8月22日,西安市27中学的门口锣鼓喧天,由西安几个中学挑选出来的数百名学生,将要从这里乘卡车,前往他们日夜向往的三线。对于宁勇来说,这一天,注定是他终生难忘的一天。


  杨锦麟:他既不是民工也不是军人,也不是军人,然后实际上他是个特殊的群体,特殊的群体基本上是由应届毕业生,年龄都在初中毕业生,年龄都在16、17岁,未成年啊,未成年啊是吧,我们那时候就叫未成年了,但是我们下去了,得干活了。


  解说:那时襄渝铁路所经过的陕西南部地区,全部是高山深壑,学兵们的汽车走了三天,便没有了公路,要到达目的地只有靠他们的双腿,8月的陕南骄阳似火,走不到一会,汗水就会湿透学兵单薄的衣衫。


  宁勇:想象中间那个修铁路,一定是一个火热的建筑工地,然后这边车水马龙,广播一边宣传着,然后大家鼓着劲在这个地方干,但是事实上呢,事实上到那的时候,你才知道啥都没有,就是大山,就是流水,然后一线天,然后有几间账篷,


  就是这些孩子其实没有走进过大山,就是大家都知道,陕西省不管是西安、宝鸡、咸阳、铜川,都是关中道,都是平原地区,根本没有接触过这么大的大山,而且走不出大山,没有这种感觉。


  杨锦麟:一群未满18岁的年轻人,经过了千辛万苦的努力,争取当上了学兵进入了陕西秦岭的大山,这是个特殊的群体,当年从西安出发,满腔热血、满怀激情、充满着理想,他们究竟在这两年八个月,又遭遇了些什么?他们又面对些什么?


  跟着我们镜头,我们一起走进40年前的紫阳向阳沟。


  襄渝铁路建设记忆:学兵张西城差点命丧汉江


  解说:1968年襄渝铁路动工修建,此时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经济尚在低谷之中,在机械化程度极低的情况下,80多万襄渝铁路的建设者们,凭着一股为国奉献的激情,用人力开山、建桥。


  杨锦麟:这批来自西安的学生娃们,这批学兵,给这座闭塞的小山城,带来一点清新的空气。在此之前这座山城的村民们,甚至不知道货币,甚至不知道任何的货币的交换的方式,他们只懂得以物易物。


  很多村民看到了,第一次看到了大卡车倍感新鲜,他们以为这大卡车,就是他们带来的牲口,学兵们带来的牲口,居然这些村民们,拼命给这些大卡车喂草,能拉那么多人的“牛”,要吃多少草才能喂得饱啊。


  解说:地处陕川接壤的巴山北麓,虽属陕西,但南已与重庆城口、四川万源交界。虽说也有30多万人口,但几乎全散落在千山万水之间,安康山区道路不通,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便是汉江水路,而那时运送钢材和粮食,都要靠这些十六、七岁的孩子们拉纤运送。


  宁勇:拉船是一件非常苦的事,根本不像尹相杰唱歌里那么幸福,拉船的时候,他是要求所有的纤夫,屁股朝天,脑袋冲地,这样的话你的重心就是往前,如果你要把头抬起来超过了屁股,艄公就认为你没出力,他就在后边喊,这个时候你必须把头低下去。


  马怀平(三线学兵):因为这个旁边没有路,悬崖峭壁谈不上,但是就是说坡度、石子、沙滩,这个鞋拉一次船就要毁掉一双鞋,我记得我本人就拉船毁了两次鞋了,就没办法,我们在镇上买了草鞋,只要有拉船任务,我们就穿上草鞋拉。


  解说:这群学兵当中,张西城就因为拉纤差点命丧汉江。


  张西城(三线学兵):当时我带9班拉,也就是说拉船,给连队拉,走到快到连队的时候,水也比较急,再一个我们也加上比较饿,也没有力气,船已经拉不动了,


  没办法,12月份的时候,我跳到水里,拿身体拿背扛着船走,我这么一扛,他们一使劲我就落空了,就掉到水里,而且我不会游泳。


  杨锦麟:你不会水还跳到水里头去?


  张西城:那不能把粮食糟蹋了呀。


  解说:为了保护国家的财产,当年不会游泳的张西城,跳进水里用身体顶着船,却发现自己开始往下沉,正当他在水里挣扎的时候,同学陈可民扔了纤绳就跳进了水里。


  陈可民(三线学兵):我跑了十几米,刚好连冲带游的就到他跟前,距离他跟前大概有一米多的时候,我一把抓住他的时候,他马上就倒了,这时候我又倒了,他又抓住我,我们两个就是你拉我,我拉你,坚持了有四五分钟,他还鼓励我。


  张西城:那个时候思想非常单纯,觉得应该用毛泽东思想鼓励自己,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实际还往深水里走。


  杨锦麟:不管用。


  张西城:不管用。下面鹅卵石都是圆的都能看见,水也不深,有地方到这,完了我们俩都喝了好几口水。他倒了我拉他,我倒了他拉我。如果我们哪一个人或者同时倒可能两个人就全部牺牲了。


  陈可民(三线学兵):当时我们两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坚持了大概有四五分钟。当然我也拼命地在挣扎他也在挣扎。这时候都很危险了,上边的同学们拿着那个绳子又过来了,给我们扔过来了。


  有人也就过来水还没有到这到这。我的个子到这,可能高个子可能到这。后来距离我们四五米的时把绳子扔给我们了,我们两个拽着绳子就等於救命了,就上岸了。

战友被哑炮炸死 张西城再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转下页)

 

共有2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