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文字

您可以向本站投稿,请点击箭头所指 

顶端右侧“投稿通道”。

也可通过邮件投稿 hedaowang@126.com

站务

公告

霍绍武
  • 牢狱八小时(纪实/霍邵武)

    那时的咸阳是个纺织城,改革的春风吹的这些企业,朝不保夕。政府的财政日渐萎缩,零打碎敲的税收,也就够个开门费,是典型的吃饭财政。

  • 父亲与枪(文/霍绍武)

    父亲是一名职业军人,从供给制、计分制到薪金制,也算是吃一辈子的军赏,是军人就意味着奉献,而抢则是军人的第二生命。

  • 回城上班第一天(回忆录/霍绍武)

    襄渝铁路苦干了三年,又在北五县的乡山圪咾,和农民伯伯玩了六年。26岁的我终于回了咸阳

  • 证人陈宝玉(庭审纪实/霍绍武)

    前一段时间在信访局碰见宝玉。他留了一脸的大胡子,一米八几的个子,配上一副洪亮的大嗓子,活脱脱一个侠客。他说;他这一脸沧桑,就是对陕西政府不作为的无声抗议,是对交办案件的抗争。他说不在法庭上见老九一面,他就不刮这大胡子。

  • 工作随笔——夜宿唐王陵(/霍绍武)

    我所说的唐王陵,是旬邑县赵家洞大队管辖的一个生产队的村名。那一年,我被正式分配到旬邑县城关公社,直接把我放到离县城二十余里,且交通不便的赵家洞大队蹲点,这一蹲就是近两年。

  • 追寻父亲的印记(散文/霍绍武)

    三线回来以后,我被选调成了干部,分配到了渭北高原的旬邑县工作,那时候我对旬邑没有太多的印象,只知道越往北走黄土越厚,越往北走石头越少,不知道旬邑是陕甘宁边区的最前沿,不知道著名的关中分区就坐落在旬邑的马栏镇。

  • 我和知青的故事(散文/霍绍武)

    那时的旬邑,全县人口不足17万,有商品粮户口的人更是甚至又少,巴掌大的县城,一袋烟的功夫就能从城东走到城西,走在路上半条街都是熟人

  • “戳穿隧道”(杂文/霍绍武)

    那是72年12月24号深夜,我们照常穿着潮湿的雨衣雨裤,肩扛钢钎,打着手电,沿着崎岖的山路,走进洞内。趟着漠脚面的积水,高一脚低一脚的又步行了近三里多路来到了掌子面上

共有3页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