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文字

您可以向本站投稿,请点击箭头所指 

顶端右侧“投稿通道”。

也可通过邮件投稿 hedaowang@126.com

站务

公告

首页 >> 口述博物馆 >>照片故事 >>老照片故事 >> 学生女子29连正在在河里筛沙子
详细内容

学生女子29连正在在河里筛沙子

时间:2018-09-19     作者:本站资料室【原创】   阅读

微信图片_20180919191314.jpg


【收藏】刘玉芹

【拍摄】照片是当时的铁道兵照的。

【内容】画面中的劳动者是1971年3月在铁10师5847部队4中队修建襄渝线的学生女子29连女学生。该连队主要承担陈家沟罗家岭隧道等项目的砂石料准备,砂石料装卸,以及配合隧道掘进的扒渣工作。图中反映的是女子学生在河滩上顶着烈日连装车备料的真实事情。


【口述】刘玉芹:有一次我去连部办事,看见了这张照片。觉着挺有意义,就收藏了。连部好像还有一张,现在连长指导员都不在了,那张照片也失去踪影。

【口述】刘蒲菊:照片的背景是,汉江涨水,江水已经在向沙滩蔓延,我们抓紧时间抢运沙石料。这是我连大多数人的记忆,经过取证。

【口述】孙秀梅:在水里,真实的真贵的照片。

【口述】刘蒲菊:我在29连微信群,发了一张珍贵的黑白老照片,那是近半个世纪前,我连战友在汉江边施工的工作照,是那个年代少得可怜的仅存照片,它的珍贵性、历史感、真实感令人唏嘘不已,叹为观止,是三线女学兵装车备料的缩影,真实的记录下汉江上游因秋雨引起涨水,江水漫延到沙滩,我们在江水里备料,抢装沙石料的场面!

       看着陈旧的老照片,心里像打翻了酸甜苦辣咸五味瓶,三线的记忆,如开闸的洪水涌入脑海,泛黄的老照片,是我们流血流汗奉献祖国的见证,也是我们年少时唱响的青春之歌。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正逢文革中期,共和国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危难之际。面对外来战争和西方封锁的威胁,毛主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思想,发出了“三线建设要抓紧”的伟大号召,重点指示“三线建设,铁路要先行。”

       不足襄渝线总长三分之一的陕西段,布阵铁道兵五个师,民兵四十万,但兵力远远不够,在铁道兵、原陕西省委书记李瑞山、副总指挥张平山协商下,于是,两万五千八百名六九、七零级初中毕业生,在铁道兵军代表进校园的动员下,在各级政府组织的欢送下,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在铁道兵军代表的带领下,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来到大山深处,接受铁道兵直接领导与编制,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铁道兵,陕西三线学兵连在大时代的背景下成立,成为新中国建设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支学生兵队伍。

       在三线女子连除了极少打风枪,也和男子连一样,在荒僻的山野间支起帐篷,打地铺,与老鼠、蚊虫比邻。在铁道兵军代表的带领下,开山炸石盖房子,修公路,承担了备料,物资装卸,洞内机械,扒渣的施工任务。这些稚嫩的女学生,学会了装炸药点爆,一口气抡起大锤,十几下狠狠的砸在钢钎上,一天下来,胳膊腿疼的都抬不起来,下工路上,提大锤,扛铁锨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觉得浑身的骨头在呻吟,断了似疼痛。酷暑高温,沙滩上温度高达四五十度,沙滩装车备料的女学兵,汗水像小溪般流淌,被蚊子叮咬的肌肤化脓感染,肩膀被木料和石头磨得血糊糊。不断有人中暑晕倒,醒来后抄起工具继续干。学生们苦和累都不怕,处在身体发育期,没有家底,副食极度匮乏的学生连,最怕的是饥饿,那饿的前心贴后心的感觉,是学兵岁月刻骨铭心的记忆。当你抡了一天大锤,抬了一天木料石头,装了一天沙石料,回到连队,一人分一个馒头,一筷子咸菜,一碗稀溜溜的包谷榛,这点饭食,丝毫安抚不了饥饿的肠胃,它们愤怒的咕咕叫唤着,索取着,饿的你挠心挠肺难以入睡。

       饥饿摧残着学兵的身体,也摧残着学兵稚嫩的心灵。我的战友王西平,当年在遂道配合学兵24连施工,力气大,施工时专抢重活,晚上饿得睡不着,到炊事班想找点馍,馍没找到,反而挨了一顿严厉的批评,至今提起还伤心。曾经有一个学兵连,吃桐籽集体中毒,渭南学兵22连在断粮时,接连三天煮红薯叶充饥,很多学兵落下严重的胃病。23连有个男学兵饿得熬不住,到铁道兵连队的猪食桶里捞猪食吃。在罗家岭隧道,男子22连的冉关城饿的昏倒在隧道。饿急眼的男学兵在铁道兵炊事员进洞送饭之时,关掉电源,趁黑抢光了一筐馒头。如果不是饥饿逼得无奈,哪个学兵也不齿干这种事呀。这些绝不是危言耸听,蓄意渲染,这是襄渝线上三线学兵苦难经历的真实写照。只是男学兵比我们女学兵遭受的饥饿和苦难更深重。写到这里,我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又一次模糊了眼睛。我的男战友们在那危石呲牙咧嘴,摇摇欲坠,死神随时会降临的阴暗隧道里,忍受着饥肠辘辘的煎熬,经受着炼狱般的身心磨难,然而却无一人退缩,无一人逃跑,始终担当着隧道掘进的尖刀主力,出色的完成了修建战备铁路的庄严使命。

       这里,不能不提到我们两万五千八百多名学兵的父母。当时,饿得无奈的学兵,只有给家里写信发电报求援,‘人命关天,速寄炒面’。学兵的父母,就像一个尽职尽责的后勤部。学兵的衣服鞋袜,信封信纸,卫生纸,红糖,缺什么就向父母要。笔者的父母,大姐都曾给远在三线的女儿、妹妹寄过吃的用的。七十年代初,整个国家尚处在贫困中,老白姓家里更是经济拮据。况且那年代粮,油,肉,布什么都是凭票定量供应。学兵的户口转到了三线,城市就中断了对他们的供给。学兵的父母,从家里本来就紧张供给中,硬是节衣缩食省下来,寄给远在三线令他们牵肠挂肚的儿女,默默的支持着三线建设。可亲可敬的学兵父母及亲人,用什么词句赞美他们都不为过之,向天堂里和尚健在的学兵父母致敬!

       1972年的初秋时节,襄渝铁路的工程到了关键时刻,大会战一个紧接一个,陈家沟罗家岭隧道里的掘进争分夺秒的进行,沙石料,水泥,木料的任务日益增加,一刻不能耽误,秋季连绵不断的阴雨,江水上涨,给沙滩上装车备料,物资装卸带来很大困难。47团4营雷营长专程来到29连进行沙滩会战动员。雷营长号召女学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大干特干加油干,全力以赴保障隧道进程供给。雷营长最后谆谆激励大家,若干年后,我们给孙辈们讲述这段历史,会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雷营长的动员,激起了女学兵的斗志,为了避免沙石料被上涨的江水冲走,大家忘记了疲劳,刘蒲菊:白天备料,晚上加班装车。

       陕南的秋季,汉江变脸涨水比翻书还快。记得九月的一天,我们正在沙滩备料,拉沙石料车也来到工地,汉江突发涨水,江水向沙滩漫延,秋风细雨也蒙蒙飘洒。女学兵挽起裤腿站在水里,挥舞铁锨,只见砂石飞扬,鹅卵石撞击着车厢,发出咣咣噹噹的响声,大家个个满头大汗,衣服被汗水湿透,贴在身上,雨水、汗水流淌糊住了视线,用衣袖子胡乱擦一擦。腰酸背痛顾不得舒展一下,只见铁锨起落,像个不知疲倦的机器人,用力挥舞着手中的铁锨,一锨紧似一锨抢装着。,常年沙滩施工鞋底磨烂了,被老鼠咬烂的脚,和施工中磨烂的旧伤,被水泡的生疼生疼。生理期的战友也不肯休息,坚持和大家一起沙滩会战,任凭汗水血水雨水交织流淌毫不在乎,只有一个想法,抢在涨水之前,把沙石料运走,那场景至今想起仍觉震撼。当上游汹涌奔腾的江水涌来时,我们已经来不及从便道撤离了,大家手脚并用,迅速攀登上高高的山石。汹涌的江水淹没了一辆拉沙石料的翻斗车,无奈的司机只得弃车紧随女学兵一起撤离。站在高处,看着洪水在沙滩翻滚,心里充满后怕,更多的是历险后的喜悦。再看看狼狈不堪,浑身湿透,变成大花脸的同伴们,乐不可支的哈哈笑起来。

       一天,汉江风大浪急,水泥船耽搁晚到,隧道里水泥告急。水泥船到时,我连姐妹们刚端起碗吃晚饭,听到呼喊水泥船来了,装卸的班排立即放下饭碗,赶到汉江,大家不顾一天的疲劳,争先恐后从船上扛起水泥,踩着摇摇晃晃的木板,扛到便道上的汽车里。学兵们不顾满头满身糊满水泥,,裸露的脖子被水泥烧的火辣辣的疼,只有一个念头,赶快扛,不能让隧道施工耽误一分一秒。嫌搭在船上的跳板碍事,索性撤去跳板,踩在江水里往岸上走,那情景今天的青少年只能在一些影视剧里看到。身体好的学兵咬牙扛两袋,年小力弱的学兵也不甘落后,帮着往肩上放。三排九班长李芝芬是个干活不要命,出了名的铁姑娘。她带领的九班,个个都是脏活重活抢着干。为了把水泥尽快运到工地,李芝芬心急如焚,扛着两袋水泥健步如飞。当她咬紧牙关,把最后几袋水泥扛到汽车上,糊满汗水和水泥的脸颊蜡黄,一下子昏倒在车旁。九班的战友流着泪水呼喊着李芝芬的名字,把班长抬到卫生所去。李芝芬是我们连最早入党的学兵之一,她的事迹,是三线学兵群体的一个缩影。

       常年风雨中超负荷的施工,例假紊乱,一月数次,经期延长,血流不止,饥饿,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贫血,是当时女子连的普遍现象。和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困扰许多女孩子终生。可是当年的女学兵,没有退缩,火车不响,绝不回家见爹娘!在轰轰烈烈的三线战场,有病不下火线,重伤不叫苦,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三线学兵连,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着祖国建设中的芳年华!一段风云历史,如果经历者不去弘扬,不将经历讲给后代,不用文字写出来,那这段历史,若干年后,有可能鲜为人知,淹没在历史的长河。

       尽管十年浩劫失去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提笔深感沉重枯涩,我还是坚持用腹中少的可怜的笔墨,尽力去写那刻骨铭心的学兵经历,让世人了解鲜为人知的三线学兵连,让历史记住三线学兵连!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