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文字

您可以向本站投稿,请点击箭头所指 

顶端右侧“投稿通道”。

也可通过邮件投稿 hedaowang@126.com

站务

公告

首页 >> 网事三线 >>站务公告 >> 三线建设第三代子弟张智斌的来信
详细内容

三线建设第三代子弟张智斌的来信

时间:2021-11-05     作者:张智斌【原创】   阅读

三线建设“何道论坛”老前辈们,您们好: 

       我是中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理事张智斌,是陕西铜川762厂第三代子弟,是一名八零后,今天偶然搜索到“何道论坛”,让我为之一振,各位前辈从2017年开始筹备《何道》口述史,我也是从2017年开始进入三线建设历史研究这个领域,真可谓是机缘巧合,又看到贵网站办公地点就在西安,离我这里很近(我在北二环西段),在同一年(2017)我们开始做同一类事情,都在为宣传“三线文化”而尽自己最大能力,我是晚辈,有很多不足,还想多向各位请教,我也希望自己能多做一些事情,来宣扬曾经这些红色事迹,不想让人遗忘这段激情岁月。

       陕西的三线文化研究比不上川、渝、黔,政府也不太重视这个领域,仅有几位大学学者和少部分媒体人士关注“三线文化”,大多数还是民间人士在搜集、整理、抢救这些仅存的三线遗产。作为我个人来讲,我想尽自己能力,把一些关于陕西三线建设的文章(以厂为单位)搜集、整理后发到“三线文化遗产”微信公众号,并利用自己闲暇时间创作“三线遗址画”,个人能力实在有限,有很多想法不能得以实现,希望陕西地区多一些像“何道论坛”真正踏实做事的人出现。也希望我们能有一个基点可以聚沙成塔、聚水成涓。

       此次发邮件共有三篇文章,请前辈们过目。

       第一篇《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是762厂前辈徐雪聆老先生写的一篇文章,主要介绍762厂的前生今世。

       第二篇《知古而鉴今、既往又开来》,这是我作为三线第三代子弟写的回忆与思考的文章

       第三篇《知古鉴今、以史为画--创作三线遗址画的前前后后》这是我2017年11月去遵义参加“中国三线遗址与旅游开发研讨会”并参选汇编的文章。

       还有一篇是徐老他们和我的简介。

       目前陕西地区“三线文化”的研究并没有普及,也没有得到很多人的关注,但是陕西的三线建设是全国的重中之重,到目前为止,陕西地区存活的三线企业也是全国各省份中最多的。“三线学兵”也是陕西三线建设的特别之处。各位前辈拍摄《何道》,绝对是一件积德存善的好事,一定会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智斌发一封邮件说一说心里话,叨扰各位前辈们,说话如有冒犯,望海涵。

       盼回复。



                                                                                                                                      张智斌

                                                                                                                                      20211027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