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文字

您可以向本站投稿,请点击箭头所指 

顶端右侧“投稿通道”。

也可通过邮件投稿 hedaowang@126.com

站务

公告

首页 >> 三线作家 >>霍绍武 >> 我当了一回“特使”(记述/霍绍武)
详细内容

我当了一回“特使”(记述/霍绍武)

时间:2005-09-03     作者:霍绍武【原创】   阅读

       拜读了山海川先生《那时我们十六七岁》的诗,我感触颇深。十六、七岁正是“愁死母亲吃死老子”的时候,况且又是三线建设那种艰苦的环境。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        

       那是71年2月份,也是我们来到三线刚半年多时间,在师部组织的赴西安、咸阳等地的“学兵汇报团”中,我有幸与学兵一连郝玉生,二连的赵光临,三连的蔡秀珍等,代表46团到各地汇报我们学兵半年多来的情况。经过铁十师设在西安交大接待站的三天简短培训就出发了。 

       我的第一场汇报会设在咸阳四中。或许是三线学兵消息渠道来源太多太广的缘故吧,我没想到那天来了那么的多人,可以说人潮涌动。大冷的天,有父母儿女全家来的,有爷爷奶奶由人搀着来的,也还有爷爷、姥爷两家一块来的。看着他们那种期盼和担忧的眼神,确切的说还带有一些恐怖。我被深深的震动了。也难怪,十六、七岁的孩子,正是让人把心操碎的年龄。四中近400平方米的会议室挤的水泄不通,所有的窗口都人头攒动,但整个会场却哑雀无声。

       面对这动人的场面,原来准备好的豪言壮语在此显的那末苍白无力。此时我心里突然感到,此时家长们最想知道和最想听的是什么了。我调整了一下思路,抛开发言稿,就从我们8月22号离开父母踏上征途说起:讲我们第一次见到秦岭大山的心情;讲我们怎样淌小河爬大山;讲第一顿饭,第一次上山扛柴,第一次下山背粮,第一次放炮。讲山里的风土人情,讲铁道兵,讲军代表,讲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缝被子……

       从上午9点讲到中午一点,家长们还是不愿离去,一再要求我再多讲讲,他们说:“只要是学兵的事我们都爱听”。看着这让人感动,让人心酸的场面,我说出了我至今都认为是经典的一段话;“大叔,大妈们:三线是艰苦的,但也是最能锻炼人的。人常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别看我们现在才十六、七岁,谁能预料你们的孩子经过这次锻炼,十年,二十年后就是一个厂长、市长、省长。咱不说远处,就说现在吧,地委的书记、专员、老红军的子女,那一个不是学兵?请相信我们,与铁道兵在一起我们会成长的更快。”

       一席话说的大家热烈鼓掌。我看到家长们眼里饱含的泪花,我看到他们眼神里露出了满意地笑容。

       咸阳地方就是小。在我仅放的一天假里,从早到晚来打听情况的,捎包裹的家长人来人往,一天下来家里的桌子上、床板上堆的象小山似的。我们全家都被他们的情绪所感染。小妹认真的登记包裹的清单,母亲则花了六元钱买了三条装米的麻袋,小心翼翼的装好缝好。从不为儿女情长的父亲,也用自己的“特需证”买回当时市面上见不到的“金丝猴”香烟来招待大家。临走时父亲特别嘱咐我“你这次办的是件大事,一定要办好。”当时我并未悟出这句话的含义。到西安集结后才发现汇报团里就我捎的行李最多。一路上装船卸车,卸车装船,好不容易到了连队。没想到全连沸腾了,象过年一般整整热闹了三天。这时我才悟出父亲所说的“大事”的含义。 

       我此次的出行,确实是完成了一次“特殊的使命”,它带给家长的“报的是平安,是信心”,带给学兵的是“父母的思念,是温暖”。三十五年过去了,我的父母也于几年前过世了,但每当我想起汇报团的一时一事,都难以忘记那感动人的场面……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