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文字

您可以向本站投稿,请点击箭头所指 

顶端右侧“投稿通道”。

也可通过邮件投稿 hedaowang@126.com

站务

公告

首页 >> 三线作家 >>老虎庙 >> 我的印谱收藏二三事(杂谈/老虎庙)
详细内容

我的印谱收藏二三事(杂谈/老虎庙)

时间:2005-08-27     作者:老虎庙【原创】   阅读

截图未命名.jpg       这辈子收藏篆印的爱好是我的喜好里最早的项目,却也是最不成功的一项。

       喆夫——甘肃小说家,中国最早四大科幻小说作家之一;匡文丽——喆夫妻,甘肃著名小说家,陇塬文坛五朵金花之一。夫妇俩博学,敏思,作品海量,是我那时的景仰。我去甘肃探亲,西安的平凹、周失大哥热心推介与二夫妇相识,我便是在黄河边的“青年农场”认识了喆匡夫妇。那次最大的收获正是我对收藏篆印印谱的爱好的开始。喆夫治一手好印,每每说道起令我听之如痴。后参观喆夫作品,虽嫌认识朦胧,对篆刻之妙也懵懂,但那方寸之间所藏大千已经早早感动了我,除了喆夫关于印的知识说解,其实很大程度是那些作品里多有社会名流宝印。我便想:一方小印不可小视,寄托了主人的授意,掩藏了人生波折,远着去想便是对于那人的莫大空间的推测。对于主人的方方面面认知,岂不是可以在此一方冷石里发现出火热么?那时刻我就有了“藏”心,并且一发不可收,直至之后多年……

       我藏印谱,第一方要算是平凹自制的一枚。非但藏了印谱,干脆把原石也一并收入,这听起来已是罕见。有一时期平凹的新书每每出世,是在我的天籁书屋首发,算是对文学书屋的支持。签字售书那时并不盛行,平凹拿来一方石印说:盖上,就算是签字。我说何止“签字”,有印谱可就是增值呢。平凹说:不一定,有人兴许嫌污秽了书本呢……想想也是,后来我经营日本原版图书时,发现川端康成的日版精装在扉页上多是粘小片的手撕宣纸,纸上则拓有古拙石印,煞是玲珑可爱,启发不小:既达到标示书籍值得收藏,有了作家亲笔,又可供收藏者轻易揭下珍藏。

       那时的平凹尚不事书画金石,留下那样一方石印,稀奇。不过也有人说那印也是甘肃喆夫所做,至今不能证实……

       收藏印谱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不费周折,只要不作贪婪,手起、拓下,只求印记,并不影响他人资财,对收藏以换取财富者似不值当,对我却是奢侈了得。因此就有了作家、画家、其它家等数方在藏。说起作家还有一事要记下——

       1985年姚雪垠携夫人、孙女来我书店探视,为我留下一字“健笔凌云”,因为是临时外出,不曾携带印章,就于落款处仅留“姚雪垠题”四字,成为遗憾。之后数年,此事一直萦绕心间。与姚电话联系,姚老说再到北京可去补签。却一直没有机会前往,待有了机会时,姚老却已经阖棺做古,从此那无签字印章的书法就成为绝笔,我的亲手收藏印谱的愿望也成绝望。

       收藏印谱,从喆夫那里多听到讲技法、讲刀功、讲石料以及审美。我在收藏里却也发现古人治印内容多是斋合雅名,其次就是处世励志之作最多。这在清人林滢的著述《印商》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林滢,号雨仓,别号桃花洞人。林滢专事文字研究,擅长印章篆刻。从一些书中看他的作品,推断林滢也大概是现在常见的市上到处题书的人,所以风格规矩,有着匠人的原则,缺了的却是狂野,放荡。所以想大概对于学习治印者来讲是最好的榜样了。

       1997年7月20日,我在北京偶得中国书店1992年刊印的《印商》小书。二个印张,收有138方印谱,十足珍贵。因为是我的印谱藏里唯一一本专人专著。扫出几方喜欢的邀路人一同观赏……


【印谱说明】因本文所提印谱图片均已丢失。本文将当年喆夫治印所题文字记录在下。依次为:

 1、自见其美不足也 不伐其能有余也 

2、能饱餐粗糲者真英雄耳 

3、能让为雋

      布衣暖菜羹香诗书滋味长

      一生谨慎(上) 小事亦糊涂(下)

      守分安命 顺时听天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