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文字

您可以向本站投稿,请点击箭头所指 

顶端右侧“投稿通道”。

也可通过邮件投稿 hedaowang@126.com

站务

公告

首页 >> 三线文萃 >>文学园地 >> ​哲学入门+进阶推荐书单(谌洪果荐)
详细内容

​哲学入门+进阶推荐书单(谌洪果荐)

时间:2024-03-28     作者:谌洪果【原创】   阅读

一、哲学促成生命的扩展

哲学始于惊奇

一生保持这种惊奇的人有福了

一切所见所闻所有阅历际遇

之所以是重要的珍贵的

是因为他们能转化为生命内在的

独特的部分

而不仅仅停留于过眼云烟的外在表象

或记忆转化的奥秘就在于哲思

帕斯卡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

人在思考的那一刻

就战胜了可以随时毁灭它的宇宙

而人一旦不思考

再美的芦苇也很快枯萎

青年尼采宣告

哲学是一项有力地干预生命的事业

思维及行动

它从生命涌出

又击入生命

它促成生命的改变

对于广大的哲学爱好者而言

而今可谓学习哲学的最好时光

互联网上

各种视听文字资讯愈加丰富便利

学院派的哲学学术研究

已有相当的积累

相对别的学科

哲学经典的翻译著书

整体上更少受意识形态影响

更有传承规范和公信力

此外随着知识传播方式的变革

终身学习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由此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必将不断升级换代

对哲学及批判性思维的自觉训练需求

也必然越来越大

当然说是哲学学习的美好时光

还有黑格尔式的理由

这个时代该有密涅瓦的猫头鹰起飞了

也正因为各种哲学史哲学导论

哲学普及读物俯拾皆是良莠不齐

以自学为主的初学者

就面临着如何选择阅读文本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

该如何搭建一个从入门到进阶的

科学系统的学习指引

我给大家分享的这份比较实在

也可以说实用的推介

是我从自己的广泛阅读中

有针对性的挑选出来的

算是阶段性的自我经验总结

也期待能让更多人受益

从而在爱智求真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这个书单不仅是面向哲学门外汉的

对于哲学专业的学习者

我相信也会有所助益

无论是什么兴趣

要想长足进步

都必须打好基础

动作规范

不要偏食

路数正了

思考才会越来越自由

也愿大家都能让哲学打通自己的生命

二、从入门到进阶

一份真诚的书单

广为流传的《苏菲的世界》我就不推荐了

理由是翻译和删节方面存在问题

为了照顾故事而枝蔓太多影响焦点

试图浅显易懂

反而回避或没说清许多问题要害

需要说明的是

我不反对哲学家说寓言讲故事

但必须紧扣主题

成为思想实验

仅仅为了迎合孩子而故事化

小孩不见得爱看

大人读起来也隔

反而可能导致既损害了故事

又损害了哲学

一、周濂:《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

作为《苏菲的世界》的替代

我推荐的第一本哲学入门书

是周濂的《打开》

本书是中国人写的

非常适合中国人口味的

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而又不乏思辨深度的哲学普及读物

这本书甚至可以躺在床上一口气读完

每一篇都很精炼

充满火花和趣味

而又能给读者留下回味和深思的余地

作者与读者的对话方式是娓娓道来

平易近人

虽然难免有些奶油味和鸡汤味

但细微处有严谨的论证

宏观处有融贯的思索

很多哲学家致力于片面的深刻

周濂的哲学气质

显然更注重健全的常识

这是这个时代

这片土地仍然稀缺而急需的东西

我们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

可以体会到

作者的历史忧虑和现实关切

对于自由

平等等基本价值所遭遇的危机

周濂时时都会借助不同的哲学观点

予以回应和阐发

从哲学史的角度看

对此书当然可以期待一些改进的地方

对中世纪的处理

尽管作者也说明为何以问题为中心

整合论述

但也许我们还是想听听

他对奥古斯丁

阿奎那等神学巨人的精当品评

毕竟要搞懂西方哲学

根本离不开对其神学底蕴的恰当领会

在当代哲学专题中

作者对维特根斯坦有过度的偏爱

与此相对

有关现象学和解释学的论说基本阙如

对海德格尔的分析感觉还是有些浮泛

当然谁都会挑毛病

我这样说还是过于苛求了

这本书是周濂伴随女儿布谷哲思成长的书

如作者自述

该书中布谷的出场频率

堪比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康德

给周濂的哲学思考提供了很多刺激和灵感

网上有一段周莲女儿布谷的视频

6岁的女儿告诉爸爸我是谁

我想不通

我总是觉得我是别人

我觉得我不是我

可是我就是我

我不知道我到底是谁啊

我确实叫布谷

可是我不知道我自己到底是谁

我3岁的时候就在想

想了好久

我的答案就是我觉得我不是我

可是我就是我

不管是谁

怎么说我就是我啊

女儿的疑惑让哲学家父亲大为欣喜

视频中的布谷

呈现的生命状态是阳光而深澈的

让我们相信哲学

开启幸福人生

这是我推荐打开的最重要的理由

总之透过打开

我们真切理解

要尊重常识

要说人话讲道理

要打开和醒来

还有最重要的

哲学要从娃娃抓起

二、邓晓芒 赵林《西方哲学史》

哲学史入门的第二本

我仍然推荐中国人写的

这本书最大的好处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是表述准确

逻辑清晰

行文简洁

此书对每个哲学家最精华的思想

都做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介绍

按照他们对哲学史的分期

章节之间的启承转化的线索也合理连贯

但我要说

此书的好处的确是清晰

坏处却也是太清晰了

虽然作者追求要言不烦

给读者端出的是满满的干货

可缺点恰好在于塞得太满了

读者似乎更多的只能接受其结论

而难以主动参与到

哲学对话的情景中来

哲学史有很多写法

但不管怎么写

都不能违背最基本的

对话和开放的本质

邓晓芒先生和赵林先生

作为中国资深哲学家

无疑很强调理性论证精神的重要性

然而作为中国语境下的哲学教师

在“传道受业解惑”的为师传统下

他们也有可能存在教学方法的盲点

无意中把理性变成宣讲的教条

面对哲学思想

有时候总结太多太凝练

也会意味着丧失

作者宣称本书最大特点

是突出西方哲学思想发展

演进的内在脉络和精神实质

将哲学史看作是哲学思想在历史过程中

自身演进的逻辑结果

这是具有黑格尔雄心的表述

尽管在我看来

其归纳概括的脉络逻辑等

主要还停留于表层或中层

尚没真正进入精神的最核心处

本书克服了传统教材机械套用

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

论断哲学家的两张皮写法

但多多少少

有意无意间还是会有一些痕迹

我承认邓晓芒提出的马克思感性学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

确实是深思独创

至于此书

对20世纪以来的哲学思潮没再论述

倒不是太大问题

毕竟该书已经把源流讲的很清楚了

无论如何

我还是鼎力向哲学入门者推荐这本书

清晰有力的论证

是哲学训练最首要的任务

中国人要改变思维惰性

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学会清晰地思考

清楚地表述

不要糊里糊涂把神秘当作深刻

本书两个作者各有分工

各有风格

但配合默契

倒也有一气呵成之感

这本书对初学者是很容易上手的

对理解记忆是有帮助的

按照这个地图继续深入也是不错的

三、William Flauhide《哲学的历程——西方哲学历史导论》

关于《西方哲学史》的翻译著作已经太多了

从罗素梯利到希尔贝克

斯通普夫 肯尼等等

这让许多人无从选择

关于罗素和梯利的西方哲学史

评价的太多兹不重复

二者确实都是经典

但在如今有诸多更好选择的情况下

他们作为入门哲学史已不大适合

哲学史必须读

但也完全不必读了一本又一本

选一本上佳的即可

希尔贝克 斯通普夫的版本都很不错

完全能胜任进入

并把握西方哲学史脉络的需要

但如果非要从众多哲学史著作中

选出一本最优秀的

我会毫不犹豫地首推劳黑德

(Lawhead)的这本《哲学的历程》

作者认为

哲学史要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追随伟大哲学辩论的正反两方的逻辑步调

学生逐渐在觉察思想家立场的假设

强度问题和意蕴等方面

实现某种突破

哲学史也给学生提供了重要术语

学说范畴和批判性问题的储备

通过让学生接触到骇人听闻令人着迷

使人困惑

让人不安

激发期待的陌生观念

哲学史帮助他们

重新获得孩子般的好奇心

不断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

作者告诉我们

哲学是一个庞大而连续的聚会

在那里新的对话不断开启

哲学史帮助学生

发现解放性和挑战性的观念

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与哲学家的互动

参与到对材料的反思之中

本书大部分章节的写法

贯彻了统一的结构模式

1)哲学家的生平和时代

2)哲学家试图完成的主要哲学任务

3)知识论

4)行而上学

5)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

6)评价与意义

看上去似乎是一成不变的套路

但这种写法首先

充分满足了清晰性

确证性和融贯性的基本要求

其次实现了专业精确性

理解的容易与范围的广度

解释的深度之间的恰当平衡

更重要的是

一旦跟随作者进入相关主题

生机勃勃

的气息扑面而来

哲学史不再是布满灰尘的博物馆

而是需要你亲自穿越的思想丛林

亦如作者的比喻

学习哲学

是一种发展你的理智肌肉的方式

为此你必须主动和各种阻力相抗衡

那些挑战性的陌生的

甚至是荒唐的令人愤怒的观念

都会让你的智性能力得到充足的锻炼

它们不仅是结论

而且也提供了

为什么应该接受它们的论证

在你的理智和这些论证交战的过程中

你将发展

准确把握

和批判性分析他人观念的能力

以及清晰表达和捍卫自己观念的技能

四、庞思奋:《哲学之树》

哲学入门阶段不仅要读哲学史

更需要注重哲学思维能力的训练

这方面我首先推荐

美籍华人庞思奋先生的这部精彩著作

作者先后31次在香港浸会大学

讲授哲学入门课程

本书正式根据授课讲稿整理而成

共12周 32个专题

涵盖了哲学史的基本流派

和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可以说是把纵贯的研究和横切的研究

很好地结合起来

这门课的最主要挑战在于

学习如何唤起表达

并批判自己的洞识(in sight)

作者按照特定的逻辑模式和问题关联

画了80多幅图表予以说明

有些图示稍显勉强

但作为教学演示

对澄清思路和线索梳理

都是很有助益的

本书所要传达的主旨是

哲学始于对无知的认识

借助逻辑的运用和语言的理解

实现对智慧的爱

最终抵达欣赏对静默的惊奇

这和一般人对哲学的一根筋理解

是有很大差异的

作者一方面对康德情有独钟

对分析哲学有精湛的掌握

另一方面又着迷于尼采

表明我们今天最大的神话

是对科学的绝对信任的倾向

他期待整全的哲学思维

应该是想象力

激情理解力判断力的完美结合

而且其中判断力和洞识是最高境界

作为全书方法论基础

作者重点讨论了

分析逻辑和综合逻辑的区分

从论证方法上

分析逻辑是演绎的

综合逻辑是归纳的从命题类型上

分析逻辑的结论蕴含于前提

综合逻辑的结论超越于前提

从基本法则上

分析逻辑的基本法则是不矛盾律a

a和同一律a等于a

综合逻辑的基本法则是矛盾律a

a和不同疑虑a

作者关于基本法则的概括

显然会引发巨大争议

但这是全书最关键所在

综合逻辑看上去似乎是悖论式的

荒诞的但真正的哲学洞见

恰好是综合逻辑提供的

分析逻辑只能提供知识

在作者看来

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

树立逻辑和神秘直观

二者的关系是互补的

而不是竞争的

哲学思维健全的标志

在于他们之间恰当的平衡

而不是执于一端

作者最后的提醒是振聋发聩的

形而上学是哲学之树的根

为了研究树根而不杀死这棵树

我们不得不认识到自己的无知

如果不建立必然无知的领域

一切事物都会被当作可知的客体

没有什么事物是神秘的

没有隐藏的事物

没有根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们会以为我们理解自己所用的语词

实际上却不可避免地会犯这两个错误

要么得出结论

认为所有的神秘事物都是无意义的

正如怀疑主义者所认为的

要么认为

我们真的可以获得

关于神秘事物的知识

正如独断论者所认为的

这让我想起维特根斯坦的名言

对于不可说的事物

要保持沉默

但反过来

我们可以补充说

在认识到不可说的事物之前

我们必须把可说的事物说到极致

这是对人类理性的最大尊重

五、杰伊·F. 罗森伯格:《哲学是做出来的》

六、小西奥多·希克、刘易斯·沃恩:《做哲学——88个思想实验中的哲学导论》

这两本书具有相关性

我列在一起

作为入门书籍重点推荐

《哲学是作出来的》一书

后面这本《做哲学》是大部头

作为进阶和提升之用

哲学是做出来的!

作者罗森伯格开宗明义

这本正文不到200页的册子

主要关注如何做哲学的技术

枯燥吗在我看来未必

作者还坦诚

能教的东西很快就会到头

千真万确

根本没有什么创造

发现洞见理解的记忆是可以教授的

你可以教人如何观看

但教不了如何看懂可以教人如何探寻

但教不了如何发现

这部手册的主题或许是可教的

组织与解读阐述与论证

都是处理概念性原材料的技术

然而批判的或建构的洞见本身

其原材料只能来自所有这些技术之外

批判的敏锐度及独创性的匠心

是无法教授的

至多只能熏陶强化精熟只有两件事

公认为有益于此

对这片领域的地形要熟悉

然后在此基础上实践

实践再实践

两件事都需要时间和自律

言下之意是

有了基本的哲学技术

不一定保证会有深邃的哲学洞见

但要有深邃的哲学洞见

必然离不开基本的哲学技术

我们每个人

某个时刻都经历过某种哲学冲动

但不要让这份好奇转瞬即逝

不要浪费了那些朦胧的启发性的火花

要把这些问题从情绪带入心智

就要靠哲学的扎实耕耘

哲学是一种理性活动

拥有自己的策略和战术

自己的方法与技术

作为实操

作者提供了一个经典的思想实验

一艘船被拆除

然后在另一个港口重新组装

或者该船的木板被一片一片的更换

所形成的新船和以前的船只

是不是同一艘船

这是关于“同一性确认”(identification)的问题

无论回答是与不是

都需要严密地展开论证

你必须对他们各自对在哪里

错在哪里作出明确的诊断

哲学的批判必须专注于论证本身

而不是结论

为此作者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

介绍了混义谬误循环论证无穷后退

对照不明

言之无误等违反理性活动准则的做法

并且理清阅读哲学家的六种方式

引导读者的智性

真正参与到与哲学文本的深度对话中来

哲学最终只有通过不断去做才能掌握

作者鼓励我们

冲破思想上的沮丧纠缠

在复杂的概念领域

形成清晰融贯的哲学统观

这是专属于人类的快乐

这只为我们这种生活在言

说与理性中的动物而被

不经过蜕变

你就难以体验

另一本书《做哲学》

是美国经典哲学教材的写法

全书六章

第一章

是哲学基本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论述

从第二章到第六章

分别围绕心身问题

自由意志与决定论人格同一性问题

相对主义问题与道德

恶的问题

与上帝的存在着五大主题进行探索

宗旨是

哲学不仅仅是一系列知识的集合

它更是一种活动

其实思想实验只是本书的方法之一

本书强调的是针对各种基本问题

综合调动知识工具的能力

其中有融贯的理论框架

丰富的思想实验案例

经典的阅读材料各种逻辑方法的推演

科学合理的问题引导

需要指出

本书的很多案例材料

基本只是提出一系列讨论问题

而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所以将是难度不小的磨砺思维之旅

但是在完成基本的入门阅读后

按部就班沉下心来

按照这本教材进行规范的做哲学训练

将会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形成良好的哲学论证习惯

七、罗伯特·所罗门:《大问题》

八、罗伯特·C·所罗门:《哲学导论——综合原典阅读教程》

所罗门的这两本书我也并列推荐

这两年国内最火的哲学导论

大概非《大问题》莫属了

也算是名实相符

所罗门教授的写作清晰流畅

平易近人

哲学教师最好要做灵魂的助产士

所罗门确实在力图

把每个人本来就有的哲学潜质

开发出来

但他的风格又不是苏格拉底的犀利追问那种

所以阅读这本书是思维乐趣的自在享受

所罗门指出

哲学主要不是研究其他人的观点

而是把哲学家的伟大思想作为启发

转化为组织你自己的观点的方式

去亲自做哲学

去表达你的想法

唤起你单凭自己的能力

可能无法想到的其他可能性

每一张开篇

问题的设计引人入胜

然后便是正文的各个环节

主题阐明基本概念的掌握

精心挑选的金句和材料

与哲学家相遇篇末问题阅读建议

值得强调的是

所罗门不仅注重培养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而且他的重心在于整体的批判性思考

而不是片段的割裂的

偏狭的批判性思考

不管是针对什么问题

都要有把它们组织成整体的能力与自觉

要清楚你思考的前提根基源头和体系

人的世界观拼图可以拆拆分分

但只有置于整体之中

才能摸清轻重缓急

才能找准思想位置

思考着眼点和问题突破方向

因此

所罗门提醒我们关注的是那些大问题

即那些最根本最重要最普遍

最不该忽视

却又常常可能被遗忘的问题

在这些大问题中

所罗门先讨论生活的意义

是游戏故事悲剧戏剧

还是欲望学习冒险使命

没有答案

却激发了我们的探索

一下让哲学贴近了我们

接下来立即切入信仰问题

在哲学理性已经大家排斥信仰的当下

所罗门认为

对终极性和超越性的追寻

仍具有重大意义

其中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神正论的辩论

他都从有神论和无神论视角进

行了全面公允的探讨

接着是实在问题的讨论

即对世界的根基内在性本质的追问

然后是真理主题自我主题

最后几章

是公共生活中自由道德正义问题

书中还涉及美学性别种族

非西方哲学等问题

总之无论宽容还是尊重

都源于我们对智慧的深沉的爱

和对观念挑战的勇敢迎接

《哲学导论》一书可以视为《大问题》升级

学术版是一部更严肃的教科书

它把哲学史

与当下关于哲学问题的思考结合在一起

这本书最突出的地方

是大量精心挑选的经典原著段落

可以让读者管中窥豹

一瞥哲学森林的五彩斑斓的魅力

慢慢引导学生养成阅读原著

自己发现问题的习惯

读者和作者直接的对话与交锋

是任何二手的哲学史

哲学导论教材所无法取代的

我还想说的是

通过一本体例编排全面客观的著作

把古今哲学家

原汁原味的精华思考片段呈现给大家

这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它可以防止我们在刚进入哲学之门时

就有太强的主观好恶

要想健康成长

饮食搭配要合理

不要偏食

但也不要四平八稳

只要你真正进入哲学之门

我相信你会找到自己的激情与热爱的

也完全能让自己成长为一棵哲学之树

九、托马斯·内格尔:《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十、罗素《哲学问题》 

十一、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

十二、德勒兹、迦塔利:《什么是哲学》

最后我推荐一组大师之作

差不多是由易到难的顺序

内戈尔的《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袖珍书

不过45,000字

已达大道至简的境界

9个哲学基本问题

大师如同坐在炉火边的老人

黄昏时分开始跟年轻人絮絮叨叨

朴实无华的话语背后

蕴藏着各种真知灼见

可是别以为他说的都是简单的道理

一不小心你就被老人的这个也有理

那个也有理的说法绕晕了

是的内格尔自己也说

哲学思考是一种

多少让人感到晕头转向的冒险活动

并且其成果中

也只有极少部分能够长期免于非议

他还说哲学家总是彼此有分歧

并且

任何一个哲学问题都不只有正反两面

它的目标是以非常平易的方式

把你引向这些问题

使你自己能够思考这些问题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我不作推荐

但罗素的《哲学问题》倒是值得一读的

尽管有些人认为并不适合做入门读物

此书为罗素后来的成熟哲学体系的

奠定了基础

罗素在书中提出的共相世界的知识观

以“关系”化解康德2物自体的实体性

容括了先验知识和经验知识

虽然很多问题有待后来解决

但提出了许多崭新观念

确确实实是知识论方面的力作

在如何像哲学家那样严谨思考方面

也有很多方法论的启发

本书充分体现了罗素的才华和机智

让我们真切感受到

人类最聪明的大脑是如何运思的

该书对哲学的性质也有精彩论说

罗素告诉我们

哲学不会把宇宙分为两个敌对的阵营

所有知识的获得都是自我的一种扩展

研究哲学不是为了找出确定答案

这倒不仅是因为

我们不知道哪个答案是确定为真的

而是因为这些问题本身不要答案

它们的意义在于扩展我们关于

何谓可能的观念

丰富了我们的心智想象力

并且减弱那种会禁锢心灵

使之无法思辨的独断的自负

通过对宇宙伟大的沉思

心灵变得伟大

并能与宇宙结合

产生心灵的最高的善

诸如此类的话

让我们感到罗素还是有宽阔接纳的胸怀的

和写作《西方哲学史》的那位罗素

确实有些不一样

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在我看来

是最好的哲学史著作

没有之一

黑格尔相信哲学就是哲学史

哲学史就是哲学

哲学是关于绝对真理的学说

作为时代精神体现的哲学家

注定会过时

但他们又能作为绝对精神

辩证发展的一个环节而被永久铭记

尽管本书是典型的哲学家的哲学史

但黑格尔一再提醒

不要超越哲学家所处的时代

用后来者的观念去曲解过去的哲学

他对哲学的解读

在事实层面有基本的尊重

而在价值评断方面每每让人拍案叫绝

当然这本书其实很难

不大适合作为入门读物

引一段黑格尔的话作为激励

追求真理的勇气

和对于精神力量的信仰

是研究哲学的第一个条件

人既然是精神

则他必须而且应该自视为配得上最高尚东西

切不可低估或小视他本身精神的伟大和力量

人有了这样的信心

没有什么东西会坚硬顽固到不对他展开

那最初隐蔽蕴藏着的宇宙本质

并没有力量可以抵抗求知的勇气

他必然会向勇毅的求知者

揭开它的秘密

而将他的财富和宝藏公开给他

让他享受

德勒兹和加塔利的《什么是哲学》一书

为我们提供的

是关于哲学的颠覆性看法

开篇说什么是哲学

这个问题或许只能很晚才提出

等到不如迟暮之年

能够具体而微的谈话的时候

是的哲学需要友伴相互激发

这本书就是友伴之作

本书关于哲学的核心界定是

哲学是概念的平面

哲学总是展现出一个强有力的非零散的整体

尽管它依然是开放的

一种无限度的一统

一个把概念统统纳入一个独一无二的

唯一平面之内的总括

这是一张台面

一片高原

一个剖面

这个平面具有坚实度

或者更准确地说

它是概念的一个内在性平面

一场漫游

全书围绕这个界定展开

德勒兹认为

科学终结了混沌

艺术与哲学

则在混沌中不断创造出新的平面

说到底哲学永远需要新的地平线

在那里有曙光冉冉升起

这本书就属于这样的著作

三、和哲人做终身朋友吧

说了这么多

哲学的学习和提升

最终还是要亲自进入原著才行

哲学经典一辈子读不完

但我认为

如下10本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

他们构成哲学大厦最基本的框架

只列书目 我就不做任何说明了

一、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二、柏拉图:《理想国》

三、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四、奥古斯丁:《忏悔录》

五、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六、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七、尼采:《瞧,这个人》

八、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九、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十、迦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最后说三点供共勉

第一要沉下心:读原著 读原著 读原著

第二要有耐心:坚持 坚持 坚持

第三要保持平和心:

无问西东 开放包容 方能自信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