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文字

您可以向本站投稿,请点击箭头所指 

顶端右侧“投稿通道”。

也可通过邮件投稿 hedaowang@126.com

站务

公告

首页 >> 三线作家 >>袁培力 >>文史撷英 >> 中原才女赵清阁与古城西安(文史撷英/袁培力)
详细内容

中原才女赵清阁与古城西安(文史撷英/袁培力)

时间:2021-06-04     作者:袁培力【原创】   阅读

       赵清阁(1914—1999),河南信阳人,现代作家,剧本创作成绩最为显著。1929年入开封艺术高中,学国画并兼习音乐,1933年入上海美术艺术专科学校,学西画并兼习音乐。1931年6月开始在报纸发表作品,1935年第一本书短篇小说集《旱》在上海出版发行,1936年在南京创办并主编《妇女文化》月刊,1938年在汉口创办并主编《弹花》月刊,1940年在重庆主编“弹花文艺丛书”,1943年在成都主编“中西文艺丛书”、在重庆主编“黄河文艺丛书”,1945年在上海主编《神州日报》副刊《原野》。

       赵清阁曾经来过西安找上海救亡演剧队,准备做抗战宣传工作。,后来她的名作《此恨绵绵》话剧,把故事背景也放到了西安。


谜一样的西安之行

   

1.png       1999年11月,赵清阁去世前不久,接受了《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摄制记者的访谈,赵清阁说道:“1937年抗战爆发,我跟着上海一些剧社,到内地开封、西安等地宣传抗战,开始写了不少剧本”。

       赵清阁来西安的信息,先见于1988年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刊登的《赵清阁文艺创作年谱》,谱中写道:“受到特务威胁,离汴抵西安后,转往当时的抗日中枢武汉”。后来1995年,北京《新文学史料》刊登的《赵清阁文艺生涯年谱》写道:“受到特务威胁,离汴抵西安旅游,转往当时的抗日中枢武汉。”赵清阁致《新文学史料》编辑信中说:年谱“续篇正由一晚辈协作进行”,赵清阁随后在另一封信中说:“‘年谱’校样收到,虽借助放大镜校阅,不免仍有改正不足之处”。可见,该年谱赵清阁审阅修改过,1937年底“离汴抵西安旅游”的记述应是赵清阁增写。

       到了1999年,赵清阁又为什么说“到内地开封、西安等地宣传抗战”呢?这是有缘由的。

       1937年,赵清阁在南京的中国电影摄影场当编剧,“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中国电影摄影场要迁往芜湖,赵清阁不愿意去,便回到了河南省省会开封。1937年9月初,左明率领的上海救亡演剧第五队(以下简称演剧五队)来到了开封,河南省抗敌后援会安排演剧五队住在开封市党部礼堂。随后9月4日,洪深率领的上海救亡演剧第二队(以下简称演剧二队)也来到了开封。9月8日到9月10日,演剧五队和演剧二队联合在河南大学礼堂演出抗战话剧,演出获得巨大成功,三天六场演出,观众达数万,河南报纸称:“各演员均能将剧情体贴入微,表演时惟妙惟肖,使观众对爱护祖国、共赴国难之热忱油然而生,间有每至悲愤处涔涔泪下者,该团艺术之动人,一至如此”。

       上海救亡演剧队到开封演出是个大新闻,赵清阁很快就知道了。演剧五队队长左明是赵清阁在上海天一电影公司兼职期间的同事,1934年赵清阁给鲁迅写信请教,鲁迅约在内山书店会面,赵清阁告诉了左明,左明也要请教鲁迅,两人就一起去内山书店拜见了鲁迅。鲁迅以为赵清阁在天一电影公司当演员,好奇地问:“你是演电影的吗?”赵清阁摇摇头,左明连忙解释,赵清阁是给天一电影公司的《明星报》写宣传稿。得知左明率队来开封,赵清阁很高兴,就跑去找左明,聊天,看演出。演剧五队的莫耶,是赵清阁在上海《女子月刊》工作时的同事,莫耶是主编,赵清阁是编辑,时隔一年,两人在开封相见,十分开心。

       演剧二队队长洪深,队员王莹,都是赵清阁在上海的熟人,赵清阁亦到演剧二队看望他们。演剧五队的颜一烟和王莹是日本留学时认识的朋友,她俩在开封见面,高兴极了,一起在开封游览名胜古迹,王莹叫颜一烟到演剧二队来,和她在一起。颜一烟才给演剧五队写了个剧本《九一八》,左明对她很好,她说她不好给左明说,王莹说没啥我们和左明很熟,我们去说。王莹去给左明说,左明表示同意,颜一烟就离开演剧五队到演剧二队了。颜一烟走后,演剧五队的创作力量薄弱了,只有莫耶一个人了。为什么左明同意颜一烟走呢?因为左明心里有谱,他要叫赵清阁参加演剧五队。洪深却让赵清阁参加演剧二队,赵清阁心里想去演剧二队,一是洪深是戏剧界前辈,她可以向洪深学习,二是王莹是她的好朋友,她也想和王莹在一起。但左明定要让赵清阁参加演剧五队,赵清阁很为难,于是两个队赵清阁都没有参加。

       9月12日,演剧二队离汴赴洛,23日离洛赴郑,在郑州演出几天后去武汉,28日抵达。

       9月16日,演剧五队离汴赴郑,18日开始公演,22日离郑,23日下午抵达西安。

       过了几天,9月23日,马彦祥率领的上海救亡演剧一队(以下简称演剧一队)从武汉抵达开封,开封报纸跟踪报道。演剧一队29日在中山市场街演,30日在汴广播电台播送救亡歌曲,在开封车站街演,10月2日,经河南省警察局批准,在人民会场公演。演剧一队来汴演出的声势远较演剧五队、演剧二队为大,赵清阁理应知晓演剧一队来了。演剧一队里面亦有一些赵清阁的熟人,比如陈凝秋(即塞克),相信赵清阁与演剧一队亦有往来。10月14日,演剧一队离汴赴洛,又经陕州于25日抵达西安。

       演剧五队计划在西安公演后再去兰州公演,演剧一队计划在西安公演后再去汉中公演,这些计划相信赵清阁都知道。

       时赵清阁在开封,写了些独幕剧和街头剧,并协助导演当地的学生剧团,为抗日救亡出力。《郑州日报》给赵清阁发了记者聘书,第五战区也邀请赵清阁前去工作,但赵清阁因体弱,怕适应不了,只能婉拒。

       还在1935年8月左右,赵清阁曾经被河南当局以“共嫌罪”逮捕入狱半年之久,现在赵清阁在开封依然被河南当局记挂,经常有特务骚扰。于是1937年年底赵清阁离开了开封,来到了西安。

       赵清阁来西安,本是想找左明和演剧五队,为宣传抗战做些工作。但到了西安,才知道演剧五队和演剧一队都已经不在西安了。11月28日,西安各报纸刊登中央社消息说演剧五队已经无形解散,实际上是演剧五队要去延安,西安当局阻挠并引诱,个别队员离开了演剧五队,大部分队员则在西安八办的安排下,于1937年11月27日离开西安,11月29日抵达延安。但演剧五队的队长左明却被西安当局逮捕,罪名是“假救亡之名,行诈财之实”,这个罪名没有证据支持,加上西安八办的救助,西安当局只好在11月底将左明释放,西安八办安排左明12月1日离开了西安,12月3日左明抵达延安,和演剧五队队员们会合。

       演剧五队到延安,是一件大事,这是大都市的文艺团体第一次到陕北。赵清阁在上海《女子月刊》时的同事莫耶到了延安后,1938年春写了歌词《延安颂》,莫耶的鲁艺同学郑律成为《延安颂》谱了曲,歌曲第一次在晚会演唱,就受到了中共领袖们的高度赞扬。从此,《延安颂》传遍了中国和海外,成了延安的象征,无数青年唱着《延安颂》奔向延安。

       演剧一队到西安是宋之的、王震之和崔嵬带队。演剧一队在西安演出期间,被西安报纸轮番吐槽,不论是生活上还是处境上,和演剧五队的待遇相差甚远。隆冬季节,西安当局出钱给演剧五队的队员们买了棉衣,而演剧一队的队员还穿着单薄的夏衣,演剧五队到哪里都有饮食安排,演剧一队则已经山穷水尽,开不起火,每人每天发一角钱,只能吃一碗杂面条,买一个烧饼。后来,宋之的给国军38军教导团写了一部戏《旧关之战》,给驻军演出很受欢迎,教导团团长给演剧一队送了300元,演剧一队一人做了一件羊皮袄,生活也得到改善。演剧一队给西安八办说要去延安,西安八办没同意,建议去晋南,因为演剧五队去延安的事情已经惹出了麻烦,当时又是国共合作,不好再让演剧一队从西安去延安了。11月30日演剧一队离开西安东入河南,后来北上临汾,从临汾去了延安。演剧一队走了,赵清阁自然也没看见她的朋友陈凝秋。

       赵清阁找不到这些朋友,只能离开西安返回河南。河南是待不成了,1938年1月初,赵清阁离开开封经许昌去了武汉。

       赵清阁在西安活动的具体情况不清楚,她从来没有详细说过。赵清阁本想到西安宣传抗战,但没能找到上海救亡演剧队,所以她只能在年谱中说是到西安旅游。


为在西安北上的莫耶鸿雁牵线


       1980年7月8日,身在兰州的莫耶给赵清阁写信,说:“我记得在上海时,我那时年轻幼稚,你经常把我当你的小妹妹。我们过去在上海相处的情景,一想起来感到非常亲切。”赵清阁备注此信说:“1979年第四次全国文代会邂逅阔别四十多年的女子书店老同事陈白冰,当时她任《女子月刊》主编,我为编委会委员。我们至30年代朝夕相处,迄抗战爆发分散。她参加左明领导的救亡第五演剧队,去了延安。”

       莫耶(1918-1986),福建安溪人,原名陈淑媛,笔名陈爰、白冰、陈白冰、椰子,1937年8月参加上海救亡演剧第五队,报名为莫耶,莫耶后成为陈淑媛的通用名。1934年离家出走到上海,在上海《女子月刊》当校对、编辑,后来做了主编。1932年,莫耶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1935年,上海女子书店出版了莫耶的独幕剧集《晚饭之前》。莫耶在《女子月刊》工作了四个年头,赵清阁在《女子月刊》做过发行和编辑,所以赵情阁称莫耶为“老同事”。因为熟悉,赵清阁知道莫耶在上海有个情人叫陈仓,莫耶称他为“三兄”,赵清阁还知道莫耶当初是改名为莫椰。

       1938年3月15日,赵清阁主编的《弹花》文艺月刊创刊号在武汉出版,刊名寓意为:抗战的子弹,开出胜利之花。5月30日出版的《弹花》第4期刊登了左明的剧本《王八蛋才逃》,其时左明在延安鲁艺任教,不知怎么左明联系上了在武汉的赵清阁,赵清阁于是向左明约稿,左明投稿勤奋,成了《弹花》的重要作者。


2.png


赵清阁(右)与父亲、表姐


       5月的一天,赵清阁阅读武汉《新华日报》,看见了一则寻人启事,内容是:“莫椰弟  兄现在湖南临澧县奎星楼  盼即以近况告知为要  三兄”。赵清阁心里明白这是莫耶的情人“三兄”在寻找不知去向的莫耶。赵清阁和左明有通信联系,从左明那里得知莫耶从西安到了延安,在鲁艺学习,于是就给在湖南临澧县的“三兄”陈仓去信,告知了莫耶的情况和联系方式。陈仓接到赵清阁来信,十分欣喜,立即给延安鲁艺去信,莫耶收到后,两人互通了几封信。

       莫耶直到去世都不知道,陈仓就是后来的军统大员沈醉。1937年“七七事变”后,陈仓接受任务带领潜伏组在上海虹口执行对日情报工作,临行前在黄浦江约见莫耶,莫耶对陈仓说咱们去延安参加抗日吧,陈仓说他是军人,接受了抗日任务,明天就要行动。陈仓又说他是复兴社的,与共产党有仇,不能去延安。莫耶闻言十分震惊,转身离去。陈仓从虹口撤出后,找过莫耶,听说莫耶跟一个救亡演剧队离开了上海。

       1932年3月,军统在湖南临澧开办的中央警官学校特种警察人员训练班(军统内称“特训班”)开课,陈仓任教官。陈仓看到了一份武汉出的《新华日报》,他以为《新华日报》可以发行到延安,在报上登一个寻人启事,如果莫耶在延安,不定能看到。延安自然是看不到《新华日报》的,但在武汉的赵清阁却看到了,赵清阁于是给老同事莫耶和她的情人“三兄”鸿雁牵线。

       陈仓的舅舅余乐醒是特训班副主任,一天余乐醒有事找陈仓,发现桌上摆着陈仓要寄往延安鲁艺的信,余乐醒严厉训斥了陈仓,逼他烧了信,并要他保证不再和莫耶来往,陈仓于是断绝了与莫耶的联系。

赵清阁为在西安北上的莫耶的鸿雁牵线由此断裂,但赵清阁一定和莫耶交流过这件事。赵清阁知道这事的严重性,从来没有对人说过,可见赵清阁的高尚人品。赵清阁也向老同事莫耶约稿,《弹花》刊登了莫耶的剧本《自卫军》,署名椰子。


发生在西安的“此恨绵绵”


4.png       1939年,赵清阁和表姐杨郁文从重庆迁居到北碚,她在北碚的教育部教科书编委会剧本整理组工作,教科书编委会的同事有方令孺、梁实秋、赵太侔等,赵清阁和他们相处得很好。

       1939年的一天,梁实秋到方令孺家聊天,看到一个竹书架上有很多中英文书籍,梁实秋抽出一本英文小说,方令孺说这是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非常动人,可惜无人翻译,梁实秋借了回去,一口气读完,内心震撼,决定翻译这本书。一夜夜,梁实秋在他的住所“雅舍”就着油灯,每晚翻译一页半页,日复一日,终于全书译完,取名《咆哮山庄》,1943年4月由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梁实秋的译作忠实于原著,通俗易懂,审美性和文学性俱佳,是艾米莉·勃朗特这本小说的良善译本。

       赵清阁知道梁实秋在译书。赵清阁和方令孺住在北碚中山路两对面,梁实秋住在中山路旁的山坡上,相距很近,她们经常在傍晚时分去观赏梁实秋屋前的两棵满树白花的大梨树,有时就到“雅舍”小坐,和梁实秋品茗聊天。相信梁实秋译书时,赵清阁就看了书稿。美国好莱坞根据艾米莉·勃朗特这本小说拍摄的电影《情之所钟》1942年开始在重庆上映,赵清阁先后看了四遍。赵清阁对艾米莉·勃朗特描写的这个感情故事十分迷恋,深深感动,决定将之改编为话剧,写作过程中,她还和梁实秋交流,梁实秋提了很多珍贵的意见。梁实秋的《咆哮山庄》出版后,赵清阁拿到书,又仔细看了三遍。赵清阁是在1942年10月前后开始改编的,用了7个多月时间,在1943年5月改编完成,赵清阁起名为《此恨绵绵》,发表在1943年6月20日重庆《文艺先锋》月刊第2卷第5、6期合刊上。1943年12月5日,赵清阁夜里坐在北碚“竹庐”的灯下炉旁,为《此恨绵绵》单行本写自序道:“流着眼泪写完这部悲剧,以后我不想也不会再写这种惨透人底心灵的东西了。何苦呢,徒然掷进去些自己的真感情!”赵清阁写《此恨绵绵》是在病中,作品完成了,身体却更加瘦弱,又是悲剧,里面仿佛多少有点自己的影子,伴着泪水写完,杀青后接受友人劝告,休养了一段时间。五幕悲剧《此恨绵绵》单行本,由新中华文艺社(重庆)1944年10月初版,正言出版社(上海)1946年1月初版,1948年9月再版。

       《此恨绵绵》是赵清阁剧作中的佳品,较好地刻画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波折。赵清阁成功地对艾米莉·勃朗特这本小说进行了再创造,将其“本土化”和“抗战化”,在重庆和上海等地公演,反响良好,获得较大成功。赵清阁看过两次《此恨绵绵》的演出,一次是重庆国立歌剧学校的演出,一次是重庆水泥公司的演出。重庆水泥公司的演出还酿成一个悲剧,重庆水泥公司经理的女儿,年轻貌美,恋爱遇到了挫折,心情抑郁,在看了《此恨绵绵》的演出后,竟然自尽了。有朋友写信来,责难赵清阁的《此恨绵绵》增加了死者对人生的感伤,助长了她求死的决心。赵清阁说理智上她不能承认要担负丝毫的责任,感情上她却有不安。赵清阁反复自省,自己在剧本里是不是过分夸张恋爱至上,甚至有鼓励自杀的意思呢?她坚决地说:“不,我绝对没有这个意思!”

       《此恨绵绵》故事的发生地,赵清阁放在了西安,主人公都是西安人。故事中的安宅位于西安近郊太平村,林宅位于西安近郊柏园,故事时间设定于1936年冬天到1938年冬天。安家三个故事人物:安克夫、安苡珊和安苡莘;林家两个故事人物:林海笳和林白莎。安克夫是安家收养的义子,与安苡珊相爱,安父死后,安克夫被安苡莘虐待和凌辱,1937年夏怀恨出走,奔赴抗战前线做宣传队长,后来做到国军营长。安克夫走后,安苡珊嫁给了她的中学教员、考古学家林海笳。1938年春,安克夫对日作战受伤,回到西安,看到心上人安苡珊成了别人的妻子,内心充满了愤恨,开始报复。林海笳的妹妹林白莎是个中学生,崇拜抗日英雄,安克夫娶了林白莎并对其进行折磨,还从堕落的安苡莘手里买下了安宅。1938年冬,安克夫欲与安苡珊再续前缘之时,安苡珊却病故了,安克夫带着无尽的伤痛和遗憾离开西安,再上抗战前线。林白莎则在摆脱了安克夫的束缚后,也离开西安,毅然参加了抗战。

       《此恨绵绵》内容取材于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结构上参考了好莱坞电影《情之所钟》,剧本渲染了中国的抗战意识,背景设在中国北方的西安。赵清阁之所以将故事发生地设定在西安,无疑与她1937年底去西安宣传抗战有关。

       西安郊区有几处太平村,虽然没有柏园,但城内有柏树林。私下这样猜测:因为赵清阁写的是西安故事,所以主要人物姓安;碑林在柏树林,赵清阁势必游览,所以有了柏园,柏园的主人也就姓林,林家也成了《此恨绵绵》的主要人物来源。

       西安是后方,当时抗战宣传如火如荼,赵清阁有亲身体会,将故事放在西安无疑最为合适。

       就这样,赵清阁一次宣传抗战的西安之行,襄助她完成了话剧佳作《此恨绵绵》。


3.png


女子月刊版权页 编辑有赵清阁、陈白冰(即莫邪)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分享按钮 seo seo